火狐新闻 分类>>

从央企辞职后他在崇明开启了多元创业之路

2025-04-02 05:19:4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出了横沙码头,向前走几百米,就能看到一家“小岛骑行咖啡馆”。店外,多款式自行车整齐摆放;店内,各种骑行元素也十分吸睛。

从央企辞职后他在崇明开启了多元创业之路

  小店店主名叫茅亮亮,土生土长的横沙人。2015年,他从央企辞职,回到家乡开了这家店,在他眼中,家乡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充满鸟语花香,处处都是机会。

  毕业后,茅亮亮进入江南造船厂工作,五年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质检员,逐步晋升为一名主管。在企业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26公里上下班,慢慢地,他爱上了这项运动。

  “横沙岛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休闲骑行,我每天上下班,在沿途都能欣赏漂亮的风景。”茅亮亮回忆道,“有一天上班途中,我突发奇想,有些想来横沙骑行的游客,租赁自行车却不方便,这是否可以成为我创业的一个方向。”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开始行动,着手准备创业所需的一切手续和装备。

  最终,茅亮亮选择了一处距离横沙码头几百米的位置,做起了单车租赁生意。“一开始,我租下了一处摊位,只准备了10辆单车,码头是进出横沙的唯一通道,游客一下船走几步就能看到我的摊位,非常方便。”茅亮亮说。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出摊”不久,10辆自行车就全租出去了,这让他瞬间信心爆棚。

  之后,一有闲暇时间,茅亮亮就出去“摆摊”租车,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萌生了辞职的念头。虽然当时他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但茅亮亮认为,“如果你想干一件事就先去干,哪怕做得不完美,年轻人就是要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各种反对的声音,最终没有改变他辞职创业的想法。

  2015年,茅亮亮正式从央企辞职,开了一家“小岛户外运动租赁商店”。如今,店内已有200多辆各式单车,包括公路车、火狐电竞网址山地车、亲子拖挂车、双人自行车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除了提供车辆租赁,他还贴心提供骑行装备租赁、自行车泵道体验、自行车教学指导、专业领队带队服务等。至今,他的店铺已经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租赁商店开起来后,逐渐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他们需要一个地方歇脚、聊天,分享自己的骑行故事。于是,茅亮亮重新装修了店铺,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骑行文化与休闲咖啡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小岛骑行咖啡馆”。

  结合当前年轻人的喜好,茅亮亮将咖啡馆设计为简约的工业风,的砖墙、金属质感的装饰,营造出一种休闲时尚的氛围。而骑行元素的巧妙融入,则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记者在店内看到,其中一面墙上挂着精美的骑行照片和地图,展示了骑行者的激情,激发更多人对骑行的向往;另一面墙则被设计成许愿墙,骑行爱好者们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心愿和骑行故事,分享快乐与梦想。

  “‘小岛骑行咖啡馆’不仅是一个休息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交平台。”茅亮亮介绍,咖啡馆定期举办骑行活动,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前来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包括日常的骑行路线探索,还有专业的骑行培训和安全讲座。“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骑行文化,享受骑行的乐趣。”

  “小岛骑行咖啡馆”运营走上正轨后,茅亮亮还将自家宅基地改造成了民宿,为来横沙岛游玩的朋友和客户提供便利。在开办民宿的过程中,茅亮亮也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有一天,一位影视导演来到茅亮亮的民宿,闲聊时他得知这位导演朋友要在横沙岛拍摄一部关于骑行的公益微电影《去有风的地方》,茅亮亮十分感兴趣,也加入了拍摄中。这部微电影不仅展示了横沙岛的美丽风光,还传递了骑行运动的魅力,通过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助力了横沙岛的旅游发展。

  为了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感,接下来的几年,茅亮亮还尝试开办了皮划艇基地和户外运动基地,承接亲子游、骑行营、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他的目标是在横沙岛打造一个集骑行、户外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让更多人能够来到这里,用自行车轮丈量这片被时光眷顾的江海秘境。

  在经营租赁商店和民宿的过程中,茅亮亮接触到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他发现很多游客对绿色蔬菜和水果情有独钟,于是他又开始尝试蔬菜、水果种植。“我从小在村里长大,一直觉得种地这件事挺有意思。”茅亮亮告诉记者。

  种得好,也要销得出。茅亮亮介绍,从四五岁开始,他就跟着爷爷奶奶卖菜,深知其中的辛苦。“每天凌晨3点就要开始摘菜,5点到菜场,卖到9点多,如果卖不掉还要再拎回去。”自己创业种地后,他更加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

  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不少村民自己种蔬菜水果,种得多吃不完又销不掉,只能用来喂鸡喂鸭,甚至当作肥料。这让茅亮亮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把村里叔叔阿姨种的绿色蔬菜收集起来卖出去,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方便,还能给村民带来一些收入。”

  经过深思熟虑,茅亮亮创建了“有脾气的菜”品牌。这个名字看似俏皮,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卖的蔬菜都是村里叔叔阿姨自留地里种的,绝对新鲜绿色;村民们卖的都是时令蔬菜,过季不候。”茅亮亮向记者介绍。

  “有脾气的菜”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欢迎。许多游客表示,这种绿色蔬菜不仅新鲜,还带有乡村的温度。甚至有浙江的客户在网上订购,希望品尝到横沙岛的绿色农产品。

  “以前我们自己卖菜,不仅辛苦,还经常卖不完。现在好了,亮亮把我们的菜都收走了,价格还比市场上高。”一位村民兴奋地说。通过集中收购村民们的蔬菜,“有脾气的菜”品牌带动了村里许多农户增收。

  茅亮亮用智慧和勇气在家乡开启了一条多元创业之路。对于他来说,辞职创业的十年里,他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收获,“横沙有我喜欢的事业,有我爱的家人,也有无尽的希望。未来,我还会探索更多新的可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